第三招 排除迷雾 以正视听
第一要记住的事情是:儿童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易感人群!
背景知识:随着疫情发展,儿童感染病例逐渐增多,目前已知最小的感染患者仅1个月,最大的13岁。从最初报道的“儿童不易感”,到目前接连出现确诊案例,这提示家长必须密切关注自家孩子的感染情况。
2月2日,国家卫健委公布《关于做好儿童和孕产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儿童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易感人群。
第二要记住的事情是:讲究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聚集,避免到人流密集的地方去!
背景知识: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传播,通过患者咳嗽、大声说话、打喷嚏时的飞沫传播;或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如通过被污染的手接触口鼻部或眼结膜)。由于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和免疫功能低下等缘故,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因无法准确表达,又受家长识别力等条件限制,年龄越小越不容易被发现,且发病后进展迅速。故做好防护、注重观察很重要。
最新发现的气溶胶传播,大家也应该了解。气溶胶是一种悬浮在空气中的固态或者液态的微粒,所以气溶胶传播的意思就是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可以通过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进行远距离的传播,气溶胶是一种大小在0.001~100微米,可以悬浮在空中的微小颗粒,所以它的传播距离和范围是比较广的。但是大家也不要过多的担心,气溶胶会随着时间,在空气中慢慢的失去活性,所以大家一定要给房间经常通风。
第三要记住的事情是:发现感冒发热情况,及时就医诊治,科学隔离,千万不要讳疾忌医
背景知识:鉴别标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间,若孩子体温超过38℃,且具备以下任意一项情况时,请直接前往发热门诊:1.发病前14天有武汉旅行史或居住史;2.发病前14天内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3.有家庭聚集性发病者。
小于3个月的婴儿尤其是新生儿,如果出现发烧(腋温37.5℃以上),应去医院就诊;3~6个月婴儿,体温低于38℃,吃奶和精神如常,可先监测体温,观察孩子的一般情况后再考虑是否去医院。如果体温超过38℃,随时就诊;6个月~2岁的孩子,如果仅发热时精神稍差,但体温降至正常后玩耍自如,可予观察。任何年龄的孩子发热超过3天时,均应立刻就诊。
家中有疑似病例居家隔离的家长,尽量保证房间分开,避免和儿童接触,佩戴合适口罩(避免佩戴有呼吸阀的防护口罩),儿童也应正确佩戴合适口罩,有条件应先选择儿童N95防病菌口罩,依次为外科口罩、医用口罩、一次性口罩、棉口罩,每4小时更换口罩。
第四要记住的事情:“停课不停学”的理解要全面
背景知识:近期,教育部专门发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延期开学,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为保证防控疫情期间中小学校“停课不停学”,教育部明确,由于现在正值寒假期间,学生需要完成寒假作业,过早提供新学期线上课程,将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为此,教育部提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和校外培训机构,在各地原计划的正式开学日之前,不要提前开始新学期课程网上教学,可安排一些疫情防护知识、心理健康辅导、寓教于乐等方面的网上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度过愉快的假期。
提醒广大家长,在防控疫情严峻形势下,把孩子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珍惜宝贵假期,不过度施加压力,科学、适度安排孩子学习、生活和锻炼。同时,希望行业组织要加强引导,带领各培训机构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第一要记住的事情是:儿童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易感人群!
背景知识:随着疫情发展,儿童感染病例逐渐增多,目前已知最小的感染患者仅1个月,最大的13岁。从最初报道的“儿童不易感”,到目前接连出现确诊案例,这提示家长必须密切关注自家孩子的感染情况。
2月2日,国家卫健委公布《关于做好儿童和孕产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儿童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易感人群。
第二要记住的事情是:讲究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聚集,避免到人流密集的地方去!
背景知识: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传播,通过患者咳嗽、大声说话、打喷嚏时的飞沫传播;或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如通过被污染的手接触口鼻部或眼结膜)。由于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和免疫功能低下等缘故,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因无法准确表达,又受家长识别力等条件限制,年龄越小越不容易被发现,且发病后进展迅速。故做好防护、注重观察很重要。
第三要记住的事情是:发现感冒发热情况,及时就医诊治,科学隔离,勿讳疾忌医
背景知识:鉴别标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间,若孩子体温超过38℃,且具备以下任意一项情况时,请直接前往发热门诊:1.发病前14天有武汉旅行史或居住史;2.发病前14天内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3.有家庭聚集性发病者。小于3个月的婴儿尤其是新生儿,如果出现发烧(腋温37.5℃以上),应去医院就诊;3~6个月婴儿,体温低于38℃,吃奶和精神如常,可先监测体温,观察孩子的一般情况后再考虑是否去医院。如果体温超过38℃,随时就诊;6个月~2岁的孩子,如果仅发热时精神稍差,但体温降至正常后玩耍自如,可予观察。任何年龄的孩子发热超过3天时,均应立刻就诊。
家中有疑似病例居家隔离的家长,尽量保证房间分开,避免和儿童接触,佩戴合适口罩(避免佩戴有呼吸阀的防护口罩),儿童也应正确佩戴合适口罩,有条件应先选择儿童N95防病菌口罩,依次为外科口罩、医用口罩、一次性口罩、棉口罩,每4小时更换口罩。
当然还有大家比较担心的气溶胶传播,气溶胶是一种悬浮在空气中的固态或者液态的微粒,所以气溶胶传播的意思就是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可以通过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进行远距离的传播。气溶胶是一种大小在0.001~100微米,可以悬浮在空中的微小颗粒,所以它的传播距离和范围是比较广的。病毒形成气溶胶后,存活的时间会比较长,特别是在狭小和密闭的空间,例如电梯、封闭的房间等等。但是大家也不要过多的担心,气溶胶会随着时间,在空气中慢慢的失去活性,所以大家一定要给房间经常通风。
第四要记住的事情:“停课不停学”的理解要全面
背景知识:近期,教育部专门发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延期开学,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为保证防控疫情期间中小学校“停课不停学”,教育部明确,由于现在正值寒假期间,学生需要完成寒假作业,过早提供新学期线上课程,将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为此,教育部提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和校外培训机构,在各地原计划的正式开学日之前,不要提前开始新学期课程网上教学,可安排一些疫情防护知识、心理健康辅导、寓教于乐等方面的网上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度过愉快的假期。
提醒广大家长,在防控疫情严峻形势下,把孩子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珍惜宝贵假期,不过度施加压力,科学、适度安排孩子学习、生活和锻炼。同时,希望行业组织要加强引导,带领各培训机构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备注: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